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5日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佛山市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藏以佛山地方历史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铁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博物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我馆近年来在公众服务、教育推广、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佛山市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综合水平,强化博物馆发展的计划性,更好地服务观众和社会,实现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相关内容和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化厅有关“十三五”期间文物、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形势

一、基本概况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佛山市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开馆。下辖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等5处对外开放场馆;丰宁寺、莲峰书院、国公古庙三处待开放场馆及建设中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非遗馆)。展示主题涉及园林、粤剧、武术、革命史、中医药等五个不同领域。其中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国公古庙、丰宁寺及莲峰书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二五”时期禅城区博物馆事业发展成就

(一)开放服务质量逐渐提高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通过湖水整治,园区绿化提升,新增对外开放场馆等,年参观人次呈飞跃式增长,针对开放区域的现状和观众需求,有效提高一线开放岗位服务质量,塑造博物馆文明形象,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

在观众导览和讲解工作方面,成功引入自动语音导赏系统,免费为游客提供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的自动讲解,全面更新了我馆的网站,并增加了预订梁园门票、预约讲解的功能,方便了游客了解我馆,简化了入梁园参观的手续。全面覆盖的宣传网络,为我馆汇聚了人气,带来了更多的入场观众。“十二五”期间我馆接待游客约70万,提供讲解服务超1500场次。

(二)文博业务工作逐步推进

1.文物普查及藏品管理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计上传文物藏品469(件/套)。其中二级文物91(件/套),三级文物49(件/套),配合区文化体育局的工作安排,协助其他兄弟单位开展“一普”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藏品管理系统,完成全部等级品和非等级品的录入工作,实现了馆藏文物信息化100%的目标。

2.文物保护与非遗工作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物馆通过库房改造,库房文物保护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了馆藏文物的保护条件;安装了高清文物监控系统,有效监控了禅城区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全面提升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另外,制定了《馆藏研究部管理制度汇编》等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了我馆在藏品登账建档方面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十二五”期间,我馆完成了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进行数据库软件管理系统的录入。据调查,我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 项。禅城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已经确定的现有47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9项,覆盖项目11项,挖掘项目17项。

在文物利用方面,我馆首次委托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对光绪年间的黑胶唱片《金叶菊》尝试灌录CD,试听获得成功,今后有望把这一经验用于古旧黑胶唱片的数码处理,更有利于粤剧文物的保护和粤曲的有效传播利用。

3.文物征集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共征集文物522件,接收捐赠文物129件。征集的文物包括书画、陶瓷、铁钟、家具及佛山民俗类文物。

接收的捐赠文物以粤剧、石湾陶塑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收藏家李海源、文博专家朱培建等也捐赠一批和佛山中医药有关的文物,对研究佛山中医药发展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4.书画修复与保护工作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委托专业裱画师对馆藏品相较差的、保存状况堪忧,但同时又能充分反映佛山梁园深厚文化底蕴的146幅书画作品及200件纸质文史资料进行重新保护装裱修复,从而提高了馆藏文物保存质量。

5.学术研究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结合馆内研究成果,先后发行了图书《梁厚甫临米芾离骚经》《寒香馆法帖》《科学书法论》《佛山梁园》,员工撰写文物博物学术论文 24 篇,为博物馆做好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打下基础。

6.陈列展览推陈出新

为丰富梁园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大对梁园人文历史的宣传与推广,我馆依托梁园现有的建筑特色,设计了“梦龙私塾”、“寒香馆法帖专题”、“刺史家庙”等三个陈列展厅。古色古香的展览布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馆藏梁氏书画藏品基础上,每年引进的临时书画展览均在10个以上。“十二五”期间我馆共举办临时展览超50个。其中《郭小宁·梁力昌 俄罗斯风情摄影作品巡回(佛山禅城展》《美好的祈愿---佛山木版年画展》《佛道造像特展》《“传艺芳华——一代宗师刘传、刘桂芳父子陶艺珍品展》等展览,格调高雅、风格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

(三)活化文物资源

1.完成李广海医馆旧址的陈列展览筹建与开放

2014年底,禅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市级文保单位李广海医馆打造成反映李广海生平事迹和佛山中医跌打文化的展示窗口。根据相关的工作部署,我馆负责医馆的日常管理和陈列展览的筹备工作。2015年4月30日,李广海医馆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当天,市区领导、李广海后人等均出席了医馆开放仪式,社会反响热烈,众多市民前来参加开放仪式并参观展览。李广海医馆旧址现时免费对市民开放,每日接待量超过100人次,一方面有效宣传了我市的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为我市活化和利用古建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增加一处文物开放景点——陈铁军故居

为缅怀革命先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我馆在禅城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组织人力物力对陈铁军故居进行了修缮,并于2014年上半年对故居进行了布置,恢复了烈士生前的生活场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陈铁军烈士的生平事迹。陈铁军故居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增添了新的工作阵地。

3.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作

佛山梁园是禅城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私家园林建筑,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恢复一代名园风貌,重现梁园昔日的繁荣景象,佛山市、禅城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启动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于2014年9月完成立项。我馆按照《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工作方案》的工作安排,在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梁园保护规划》报批、《佛山市禅城区梁园及周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土地征收动迁、《佛山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立项、《佛山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设计方案招标等关键工作。

(四)梁园湖水整治工程完工,再现梁园秀水神韵,游客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梁园园内湖水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秀水、奇石、名帖为梁园三宝,但因湖池为水泥底,湖水不流动,故蓝藻、绿藻等生长繁殖泛滥,造成湖水时绿时黄,严重影响梁园景观。我馆在2012年对小湖池(约500平方米)进行试验,采用一种全生态水质净化技术体系进行实验,取得了成功,在2013年,按规定以政府采购招标的形式,对园内约4000平方米的湖池进行整治,湖水很快达到了净化效果并一直保持至今,现湖池清澈,水草摇曳,波光滟潋,再现梁园秀水神韵,游客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三、“十三五”时期禅城区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全市文化建设率先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五年,也是禅城区博物馆事业突破发展的关键五年。“十三五”的五年,总体上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是每一位“禅博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禅城区博物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以弘扬优良传统,满足文化需求,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丰富文化生活的核心价值为精神动力,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在业务基础、人才队伍、学术研究、对外交流、行政管理等方面越上新台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各届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博物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传承发展当地历史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发展理念

依托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5个场馆,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文物资源,激发文化创造力,打造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非遗馆),以“博物馆+”推进博物馆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

三、 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以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地方文物资源优势,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藏品征集和保护力度,增强展览策划能力建设,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和业务辐射能力,打造禅城区博物馆特色品牌。

第三章 发展任务

一、重点项目: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已被列为省、市、区重点工程,财政投入约9亿元,其中建设投入2.6亿元,市、区各承担50%,总用地面积约46,1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33.13平方米(梁园景区从现有的19亩扩大至68亩),200多个地下停车位(位于非遗展览馆及二标段地下室),分三个标段建设:

一标段包括非遗展览馆、适安里古民居群修缮等;

二标段包括复建汾江草庐、无暇堕斋、寒香馆、十二石斋历史景观,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等;

三标段主要为梁园老园修缮等。

其中,非遗展览馆总投资约9千万元,占地面积2252.0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864.3平方米,地下2层7974.63平方米,地上2层2889.67平方米。该馆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冶铸、中医药、武术、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陶艺珍品6个专题展厅,以全方位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经全面改造提升后,佛山梁园、非遗展览馆、适安里古民居群等将形成动静结合、互为一体、各有侧重的文化综合体。届时将作为佛山历史文化的展示中心,佛山重点文化教育基地,让广大民众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佛山各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满足其精神文明需求,有效地促进佛山文化发展建设。

二、以建设国家三级博物馆为工作目标,开展文物收藏、展示与保护

(一)加大文物征集力度

1.根据禅城区博物馆自身馆藏特色,重点征集具有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包括铁器、石湾陶、中医药器具、商业文书广告、民俗工艺品、文人书画等,形成完善的藏品体系。

2.以打造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非遗馆)为契机,征集与展览主题相结合的历史文物资料及反映地方风俗的民俗类藏品。

3.对佛山地方名人书札、诗文集、稿抄本日记、有价值的石刻拓片等进行征集,如吴荣光、李文田、张荫桓、戴鸿慈等文人墨客的作品,力争建立具有我馆特色的地方文献系列。

(二)关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力争建成现代化低能耗文物库房

1.在“十三五”期间,拟对禅城区博物馆文物库房进行以湿度控制为主的技术改造,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现状,为库房添置一套空气环境智能调控系统;为库房添置文物储藏柜和大厅净化机;为馆藏文物提供熏蒸杀虫消毒服务,为重点文物展柜添置微环境调控设备,为珍贵文物制作无酸纸及传统手工囊匣。最终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水平。

2.加强库房日常管理,使文物检查工作常态化;开展馆藏文物藏品病害调查,建立数据库;加强展品跟踪监测与保护维护,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提升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能力,加强纸质、陶瓷、丝织品、金属文物等领域的文物保护技术力量。

(三)优化展览策划与交流

1.完成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非遗馆)、国公庙、莲峰书院的展陈工作。

2.做好基本陈列的更新计划,启动两个以上基本陈列的大纲重新编写工作,本规划期内至少完成对一个基本陈列的内容及展示的改陈工作。

3.整合馆藏资源,为观众呈现反映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的专题展览。提升展览辅助手段,通过图录、教育活动、文创产品来揭示藏品、展览内涵,推动专题研究。

4.全方面开展文物交流展,实现展览“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合作与交流。

5.做好临时展览的引进工作。争取每年引进一个以上高质量展览;进一步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多办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系列展。

三、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社会教育与服务能力

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提升社会与服务能力。如“佛山粤剧华光诞民俗”活动、“禅城区文化遗产保护月”系列活动、“蔡李佛功夫大汇演”活动、“筑梦佛山夏令营·禅城分营”活动、“禅城区博物馆新春活动——时花展”等文化推广项目已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品牌项目,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促进禅城区博物馆社会教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博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四、建设佛山数字梁园平台项目

佛山梁园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极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三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计划以梁园资料数据为基础,开发部署于园内触摸一体机中的“佛山数字梁园平台”,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多方式展示梁园现状、造园特色、古建建筑及园林景观、文史故事等内容,建设一个满足文物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成果展示的平台,让梁园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同时从资源展示、观众双向互动、票务管理、观众服务等角度建设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观众数字化管理系统,扩大文物资源共享利用,提高梁园综合管理能力效能和观众服务水平。做到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为佛山梁园弘扬岭南文化、彰显岭南园林风采提供动力源泉。

五、编制制度汇编

“十三五”期间,禅城区博物馆根据博物馆发展的新要求,制定《禅城区博物馆制度汇编》。该制度汇编全面涵盖了禅城区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是禅城区博物馆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准则。

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动禅城区博物馆换届组建新的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博物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十三五”前两年基本完成新一届理事会制度的构建,并做好各项会议记录工作。

第四章 发展保障

一、法制保障

以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准绳,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和其他地方性规章制度,根据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求,完善博物馆各项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文化部,国家、省、市文物局的相关文件精神,使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在法律的保障下顺利开展。

二、加强组织保障

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博物馆领导班子,班子要强化管理,牵头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本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责规范和人员配置,合理确定部门分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有序组织。

三、规范经费使用

积极争取上级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增加禅城区博物馆的运行经费;开源节流,重点保障文物征集等主要业务经费,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和其他重大项目支持;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注重经费使用效率,增强预决算管理。

四、优化人才队伍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开展人才结构评估,制定人才计划,提升本馆岗位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岗位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博物馆人才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结合禅城区博物馆馆藏项目,通过举办文物培训班,统筹安排、培养、使用人才,为禅城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积累人才。

五、舆论保障

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博物馆开放氛围。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好处。更有效地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对博物馆重点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等的宣传。培育市民的博物馆意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第五章 规划实施

贯彻实施规划,是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各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实做深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事业的专项规划。

建立《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专项规划的分级分层落实责任机制。坚持以规划目标管理为中心,分解规划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明确进度安排,做到规划任务有执行主体,经费投入有保障渠道,任务完成有绩效考核。推动建立规划实施的问效问责制度和奖励制度。

经过规划实施,推进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事业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壮大博物馆人才队伍,健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努力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社会参与度,让博物馆参观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文物保护的成果惠及民生。

技术支持:方维网络

版权所有 © 2014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粤ICP备16111197号

  

粤公网安备44060402000491号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咨询电话:0757-82258995

版权所有 © 2014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粤ICP备16111197号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咨询电话:0757-8225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