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区博物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积极配合市、区的工作部署,我馆紧密围绕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宣传等基本职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各部门业务工作。截止2021年11月底,我馆下辖七个开放场馆合共接待游客约23.2万人次。其中佛山梁园为19.5万人次;陈铁军故居为1.2万人次;广东粤剧博物馆为0.98万人次;佛山鸿胜纪念馆为0.7万人次;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为0.5万人次;李广海医馆旧址为0.2万人次;国公古庙为0.1万人次。全年(截止至11月21日)讲解接待场次为507场次,其中佛山梁园为146场次;陈铁军故居为199场次;广东粤剧博物馆为32场次;佛山鸿胜纪念馆为62场次;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为46场次;李广海医馆旧址为22场次。

一、2021年工作回顾

(一)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松懈。严格落实“入门三件事”。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关于转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完善《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预案》,各开放场馆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入门三件事,设置一米线、留观隔离室。进馆参观的游客须配合通过我馆热成像体温筛查摄像机或测温枪进行体温测试,体温不超过37.3度,且佩戴口罩者才允许进馆参观。入园需出示“粤康码”、“行程码”,一人一码。对持有“绿码”的游客,在未发现健康异常状况的情况下,予以进入;对没有智能手机设备无法调取“粤康码”的老年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排老年人凭身份证使用新购置的扫码测温一体机扫码进入。对不能提供电子通行证信息或信息显示不符合通行条件的,或曾有中高风险地区(国内外)旅居史且未过14天隔离期的观众谢绝入馆。如有体温异常的,检票人员要告知其不得进入景区参观,引导该名游客离开排队人群至临时隔离室,再次检测体温并填写《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观众健康登记表》,并引导发热患者自驾或者拨打120转运至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同时严格按照《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预案》的上报制度向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备,切实按照国家、省、市、区等有关要求严把入门关。

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我馆下辖各开放场馆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日接待量、瞬时流量和团队参观数量进行了相应调整,如:佛山梁园日接待量不超过6000人,瞬时流量不超过1500人,团队参观每批次不超过50人。广东粤剧博物馆日接待量不超过500人,瞬时流量不超过100人,团队参观每批次不超过30人。陈铁军故居日接待量不超过200人,瞬时流量不超过50人,团队参观每批次不超过30人。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培训,要求全馆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为确保各场馆工作人员健康安全,我馆配备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口罩、消毒液、酒精、洗手液、手套等防疫物品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办公场所及各场馆每天消毒,在岗工作人员每天佩戴口罩上岗、测量体温等各项防御工作。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内每小时通过广播提醒参观游客做好“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我馆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以及电子led屏幕及时发布相关公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宣传片等,落实上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二)各场馆有序开放,助推博物馆之城建设。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2021年1月25日,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5月16日,梁园的新园部分区域(包括按历史记载重建的梁园无怠懈斋、汾江草庐、榕阁等园林群体等)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标志着历时五年的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让更多市民享受禅城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成果及城市形象提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的完工使梁园片区成为禅城区精品历史文化街区和精品城区的标志性区域之一,打造成为禅城区文旅展示平台,有利于禅城区进一步打造以塔坡庙——佛山鸿胜纪念馆——国公古庙——佛山祖庙——佛山梁园——国瑞升平为轴线的优质“佛山老城旅游文化线路”,加快禅城区形成标志性“岭南文脉轴线”的进程,推动禅城文商旅融合发展。

提升红色场馆展陈水平。今年4-6月期间,我馆对陈铁军故居和佛山鸿胜纪念馆展览进行提升改造。重新梳理展板图文,完善陈列内容,集中人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提升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更好地发挥红色场馆其教育阵地作用7月,陈铁军故居被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第一批佛山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8月,陈铁军故居被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评选为“佛山十大红色文化名片”之一,佛山鸿胜纪念馆被评选为“佛山优秀红色文化名片”之一。此外,今年6月佛山鸿胜纪念馆于被定为禅城区“功夫消防安全示范武馆”。

(三)适安里片区招租有序进行,如期开放合规经营。目前,适安里非遗体验区共有镛正堂、佛山市老字号协会、佛山木雕展示馆等10家商户入驻,以佛山本土非遗特色为主,作为小而精的小型博物馆对外开放。开放以来,每日参观人流约150名,周末参观人数略有提高。2021年11月,新招租佛山甘露酥展示馆、云渡工坊非遗展示馆、谭广颐岭南盆景艺术3家单位,预计明年春节前完成入驻、对外开放。

二、对标国家三级博物馆,做好藏品管理及征集工作

(一)藏品征集工作。

藏品征集工作依旧是我馆2021年的工作重点。截止2021年5月,我馆藏品征集小组共搜集藏品线索911件/套,总报价750.98万元。经筛选,将其中516件/套藏品纳入2021年度拟征集藏品清单。2021年8月-9月,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鉴定后,510件/套拟征集藏品得到了6位专家的一致认可。后经广东省文物总店专家对拟征集的510件/套藏品进行估价,估价总值为2,879,500元。拟征集的510件/套藏品中,基本与佛山乃至广府文化有关。如明佛山大铁连珠火铳,是佛山冶铸业发展的实物见证;其它如明铁火铳、清韩老伯显考图轴(梁蔼如题跋)、清佛山人物铜凿剪纸、清代粤曲黑胶唱片、民国石湾窑蓝釉冰裂纹八旗子弟遛鸟像、现代粤剧戏桥等,均是佛山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较为契合我馆的征集方向。目前,该批藏品已签订合同,将采取跨年度分批购买的方式征集。

(二)藏品捐赠工作。

2021我馆共接受单位和个人捐赠藏品115件,包括现代龙窑柴烧陶塑“日神·月神”、现代吴灏枫叶小鸟镜片、20世纪初美国爱迪生牌落地式手摇留声机、现代著名雕塑家卓国平先生雕塑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三)藏品修复工作。

2021年6月至11月,我馆委托专业裱画师对馆藏书画、古籍、馆藏木版年画215件/套进行重新保护装裱修复,提升我馆的藏品保藏质量。

(四)配合做好展览工作。

2021年5月-6月,为配合做好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举办的《佛山馆藏文物精品展》、《看万山红遍——佛山革命文物展》,先后借出藏品(仿制品)10件套,包括《寒香馆法帖》(第一块)、《陈铁军自述手稿》(仿制品)等,展示了我馆藏品的风采,提升了我馆的形象和美誉度。

(五)库房建设工作。

为全面提升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我馆自行编制了《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0年8月27日,广东省文物局发文同意我馆的《方案》,并于2021年初下拨国家补助经费187万,用于建立我馆新建文物库房恒温恒湿系统等项目。2021年5月,经过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最终确定北京龙轩文博公司作为中标单位,并于2021年6月签订了采购合同。2021年7月,佛山禅城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正式施工,并于8月底完成施工。待广东省文物局组织专家验收后,即可完成全部工作。

(六)《梁氏支谱》整理工作。

为深入挖掘梁园历史文化资源,我馆决定整理《梁氏支谱》,目前文字录入已完成,待进一步校对整理。

三、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发掘本地文化资源

(一)举办非遗活动,多渠道宣传非遗

 2月,策划“方寸天地”2021年岭南盆景展和“我喜爱的岭南盆景”评选活动,在佛山梁园展出78件岭南盆景艺术作品,前来现场参观和线上投票评选的观众达到3万多人次。

6月,根据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邀请禅城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拍摄“禅城非遗,邀您共享”的短视频,同时展示禅城区非遗项目的代表作品,让禅城非遗集体亮相。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为群众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共享非遗提供了便利。

在中秋和国庆期间,积极推动以禅城区博物馆为保护单位的佛山饼印、岭南古琴艺术项目的传承发展。中秋期间,推出佛山饼印中秋视频,展示佛山饼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海成制作饼印的工序,让传统的佛山饼印制作工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国庆期间,联合香音斋和岭南古琴艺术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碧红,举办“回归田园,以和为道”——2021年岭南古琴艺术欣赏会和岭南古琴艺术体验活动。市民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引导下,了解岭南古琴艺术历史、乐理、琴谱等相关知识,体验、演奏岭南古琴。活动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欣赏、体验。

2021年,通过举办一系列非遗活动,以线下展览、活动,线上评选、短视频新媒体等手段多渠道宣传非遗,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力量加入到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队伍中去。

(二)有序开展调研,完善非遗档案

为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掌握禅城区内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情况,加快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我馆在2021年对禅城区内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展开实地调研工作,从区级项目、传承人开始,按照项目类别有序开展调研,积极收集影像资料,形成调研报告。

2021年,先后完成了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泽棉、廖洪标传承活动评估工作;6个禅城区属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调研工作和赛龙舟项目保护单位变更申报工作;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市级以上传承基地的资料征集工作;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日常调研工作等。形成影像资料文件夹30余份、调研报告20余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禅城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区属传承基地的资料档案。

(三)积极争取资金,加强非遗保护

2021年先后进行了2021年佛山市市级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非遗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和2022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为争取各级非遗专项资金,我馆严格按照各级非遗专项资金申报的各项要求,及时通知各项目单位和个人,积极填报,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细致的把关,对申报过程中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的问询,为各级非遗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努力。

其中,佛山市禅城区2021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于2021年9月中下旬正式开展,区属非遗项目、传承(生产性保护)基地(传习所)及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响应、踊跃申报。至申报工作截止,共收到申报材料65份,资金申报总计613.7万元。我馆开展2021年区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初审工作。

同时为更好地督促各单位使用好非遗专项资金,规范资金使用范围,2019年获得区级非遗专项资金的单位接受绩效考核,共收到9份绩效考核资料,目前已经全部提交审计部门。

(四)开展非遗培训,提高保护意识

为帮助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传承人、传承基地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充分认识自身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和绩效考核工作,4月,我馆组织全区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专项培训,共有80人以上参加学习。

(五)完善活动协议,落实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禅城非遗,邀请更多扎根禅城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基地、教学机构等组织和传承人在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下辖场馆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活动,2021年,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协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章协议,规范工作职责和范围。

四、紧抓我馆精品活动,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一)打造多样精品活动展览。

我馆共统筹、协助开展了22场文化活动,包括首次创新引入“花朝节”活动、“我们的节日·清明——‘承继先烈宏志 不忘英雄初心’佛山鸿胜馆迎接建党10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禅城区系列活动”、“禅城区2021年‘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禅城区博物馆分营活动”、“浓情中秋 游乐梁园——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等;开办14个临时展览,包括“绝色窑宝——梁氏龙窑柴烧釉彩精品展”、“石湾窑·袁湖记陶艺藏品展”、“恢复与重塑——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成果展”、“雕塑人生——卓国平雕塑回顾展”等9个原创展览。其中,“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禅城区博物馆红色文化流动展”的图文内容、普语粤语讲解音频皆由我馆人员独立编写、录制。该展览已顺利走进南庄镇梧村村、佛山市同济小学、佛山市禅城区怡东小学、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地进行展出,受到了市民群众的欢迎。

(三)落实到位,认真做好重点宣传工作。

1.做好常规宣传工作,抓好意识形态。

根据上级部门指引,积极配合开展创文宣传工作,及时更新各下辖场馆的公益广告,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宣传氛围。重视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对讲解员、宣传人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好馆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内容发布审核与管理工作。

2.挖掘多种宣传模式,突出创新特色。

2021年3月起,我馆自主策划运营“禅城区博物馆官方微信视频号”,与佛山新闻网合作制作了“馆藏故事系列”“适安里系列”“活动展览系列”“英文讲解系列”“节日氛围宣传”等一系列优质短视频。通过新增宣传渠道、尝试新形式、挖掘新亮点,进一步增强我馆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吸引了不少同行单位前来学习借鉴视频号运营经验。截止11月25日,已发布28条原创短视频,累计浏览量达13.4万次。其中,《佛山禅城:走进适安里,赏非遗品文化》《佛山禅城:遇见非遗 守正创新》《佛山梁园:新姿焕彩,古韵犹存》《佛山禅城:非遗传承人教你做彩灯》等15个视频作品被选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今年,禅城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新增上线了陈铁军故居、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冶铸厅的AR全景展示功能。通过多元结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博物馆的魅力,线上体验文化大餐。

五、完善日常运作,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党务工作绝不松懈

我馆党支部按时完成各级部门下达的学习宣传工作任务和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做好“三会一课”学习计划,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及时完整准确上报各类信息、材料、报表和相关资料。至2021年11月底,我支部完成党员大会学习7次,支部委员会学习 11次,专题党课学习4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

(二)提升综合水平建设

1.完善制定《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章程》。

2.有序推进我馆制度汇编的补充编制工作。

3.根据佛山市公安局关于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为确保我馆网络信息安全,我馆今年对佛山数字梁园平台、综合票务管理信息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

4.佛山梁园申报国家级3A旅游景区

2021年8月,我馆正式筹备佛山梁园创建国家级3A旅游景区准备工作,分别对佛山梁园景区的交通环境、游览服务功能、安保机制、环境卫生设施、邮电和旅游购物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12月,正式启动申请创建工作。

(三)优化人才队伍,提升工作能力

1.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培训

11月2日-11月5日,我馆联合佛山市文物鉴藏家协会举办为期四天的禅城区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多个非遗传承人,博物馆工作人员、各镇街及文物鉴藏爱好者等参与到培训班中。培训班以帝国铁都:佛山历史和中华文明、古籍的保护与鉴赏、不可移动文物日常巡查和监管、广作家具的起源和鉴赏等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我馆工作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研究能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培养一支团结和谐,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队伍,我馆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

3月,安排2名场馆员参加佛山市红十字会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初级证书。4月,我馆宣教陈列部主任罗丹被禅城区委区政府授予“禅城区先进劳动者”称号;讲解员吕芷杨在省级讲解比赛中荣获广东省“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称号,担任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基层宣讲员。6月-7月,我馆梁高丽、冯梓豪等六名工作人员完成考核,拿到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8月,我馆所有场馆员及部分讲解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参加我馆与佛山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讲座,经过一系列实操培训,所有参加培训讲座的工作人员都基本掌握心脏胸外按压术并会操作AED(自动体外除颤器)。9月,我馆办公室主任余竹青拿到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进一步加强我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0月31日-11月5日,我馆2名讲解员参加2021年广东省红色讲解员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11月,我馆被佛山市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佛山市成人教育协会评为“佛山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我馆被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评为“支持禅城区学前教育突出贡献奖”,我馆陈述侃副主任被评为“禅城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

2021年,我馆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分批到祖庙博物馆、顺德博物馆、清晖园、罗登贤事迹展览馆等多个同行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并就讲解接待、场馆服务等方面与同行单位进行分享交流,从中吸取同行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讲解和场馆服务质量。

(四)推进志愿团队建设工作。

2021年4月3日,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现有成员25人。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发挥了我馆的公众服务和教育职能,还增强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力量。

2021年全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8次,活动包括:博物馆节假日恒常服务、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禅城区系列活动、2021年我们的节日·中秋——“浓情中秋 游乐梁园”中秋灯谜会、遇见非遗 共贺华诞——禅博国庆系列活动等;总受益人次约为12.5万人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约为600人次;平均服务时间为8小时。其中博物馆节假日恒常服务工作为我馆与祖庙街道团委合作,由祖庙街道团委选派志愿者利用周六、日和重要节日到禅城区博物馆下辖各场馆提供志愿服务。专题活动则均由我馆志愿服务团队根据活动工作安排,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全年共开展志愿者培训10次,参加培训的志愿者人数约为50人。志愿者服务培训将为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并一进步提升志愿者素质。

通过日常招募、培训、专人专项负责管理等措施,打造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内容将不限于维持秩序、协助购票等,会深入挖掘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志愿团队中协助讲解、摄影、活动策划等,极大地丰富志愿团队的服务范围,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五)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确保场馆开放有序

1.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组织保卫人员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保卫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组织相关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对各场馆、库房的安全检查,以确保馆内文物保管安全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组织相关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全年共大检查14次,出动人次共93次,共检查7个场所。在节假日期间合理增加各开放场馆的保卫人员,有效维持了各文物景点的参观秩序。此外,不断完善各场馆的视频监控设备,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制定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防汛期间的应急预案和疏散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2.紧抓消防管理

我馆各开放场所,均属于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等两处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的消防重点保卫单位。为此,我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消防应急预案,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使消防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注重于平时防范与节假日防范相结合,每日及每月对各开放场馆进行消防设施的巡查,按规范做好巡查记录备案。

每季度组织一次由消防安全防火宣传中心派员到我馆主讲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分析近期省、市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案例,教授“三懂三会”等内容,包括:发现火灾时如何报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疏散游客和自救等知识技能,并且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而形成全馆人员关注消防、参与消防、支持消防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2021年共购买3C认证消防服共9套,呼吸器共3个。分别存放在游客服务中心指挥部、梁园新园区北门。

3.落实其他工作

三防工作方面,为完善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一标段集水井)排水系统。6月,委托专业公司制定排水系统升级方案,并将方案提交班子会。班子会通过方案后,施工单位在7月完成排水系统拆除、安装。

除四害方面,8至11月份为蚊虫发展高峰期,每月喷药4次,其它月份每月喷药2次,共喷药32次、出动64人次。每一次的喷药、投药都有工作人员监督灭杀的过程,并且对每一次的除四害工作进行照相存档。

景区保洁、消毒方面,每日安排保洁人员做好景区的卫生保洁,对展厅家私、触摸屏、扶手等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并由专人负责巡检工作,确保展馆室内及景区公共区域无垃圾杂物、无积水;定期安排保洁人员对各展厅进行大扫除。

绿化方面工作,每天安排2名工作人员对梁园绿化区域进行除草、浇水、修剪等工作。

湖水清洁方面,每天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对落在湖水中的落叶、垃圾进行清理,而且定期对湖水进行漂白杀菌。

每个月进行一次白蚁防治巡查,聘请专业人员对7个开放场馆的木质结构进行白蚁查杀,经过整年的白蚁防治,发现11处白蚁隐患,已投药灭杀11处白蚁隐患。

六、2022年工作计划

新一年我馆将继续紧紧围绕各项重点工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迎接2022年工作。

(一)继续紧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2022年,我馆将继续严格遵守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听从上级指挥,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工作人员出市继续实行报备制度。同时,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安全生产工作上,严格按照我馆相关制度做好下辖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陈铁军故居、李广海医馆旧址、国公庙、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保卫、防火防盗、水电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各开放场馆的管理工作。

(二)对标国家三级博物馆,做好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

1.加强文物库房建设,做好库房门和库房消防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早日完成文物库房搬迁工作;完成藏品征集工作。按照《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做好征集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2022年度藏品征集工作;做好《梁氏支谱》整理工作,完成初稿。

2.进一步做好非遗工作

2022年,我馆非遗工作主要围绕两项重点工作展开,一是继续开展对禅城区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基地的调研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禅城区非遗资料档案;二是进一步完善非遗线上数据库,预计2022年陆续上线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档案信息,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查阅非遗资料。

3.探索创新宣传形式

我馆计划提升各官方宣传平台的使用效率,使阅读点击量稳步增长。重点关注“视频号”内容策划与制作质量,计划每月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尝试策划发布一次“科普栏目”“云赏禅博”等系列推文。通过进一步拓宽宣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探寻更多有效创新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不同角度展现我馆各下辖场馆的人物、展品、建筑风采,从而持续提升禅城区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方合作推动文博事业发展

 

1.发挥禅城区文物博物馆协会领头功能

通过系统研究佛山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和宣传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馆际文物及艺术品展览,提供收藏咨询服务和交流平合,联系国内知名专家对藏品进行鉴定;联系相关单位对会员和相关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等,加强交流,以提高我馆文物保护、研究、宣传、利用及管理水平。

2.打造高质精品活动

展览组织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落实《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临时展览申办制度》,整合社会资源,重视馆际交流,寻求深度合作。继续开展博物馆文化流动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通过文化展览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文化惠民,助力佛山建设“博物馆之城”,让博物馆文化在基层走深走远。

3.合作开发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凝聚文化意蕴、构筑时代美学、提升生活品质的“精品好物”。为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我馆计划于2022年陆续启动文创产品开发事宜,初期以梁园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尝试定制出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禅博专属文创产品。充分利用我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文旅发展方式,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展现禅城“岭南文脉”的现代魅力。

技术支持:方维网络

版权所有 © 2014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粤ICP备16111197号

  

粤公网安备44060402000491号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咨询电话:0757-82258995

版权所有 © 2014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粤ICP备16111197号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咨询电话:0757-82258995